妈妈在经历了10个月的「姨妈休息期」,生完宝宝后「大姨妈」逐步回归。
妈妈们会发现:自己的月经和生娃前不太一样了。
网上搜一搜,各种产后「月经传言」让人忧心忡忡:
今天,喜妈就和姐妹们好好聊聊产后「大姨妈」,把大家关心的问题一次说清。
产后月经来的越早说明身体恢复得越好
有很多妈妈都困惑过,都是差不多时间生的孩子,怎么朋友的月经两三个月过了,自己却迟迟不来,差不多一年多才恢复。
网上有传言说:产后月经来得早,说明身体恢复得好。
当然不是!产后月经时间恢复的早晚,和身体恢复得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孕激素等作用下,每个月都会出现周期性的「生长-脱落」,形成月经。
而激素的分泌会受到营养状况、睡眠情况、体重指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甚至是心情也会影响到它。
所有的因素里,其中母乳喂养影响最大。
当我们还在母乳喂养时,体内会分泌更多的泌乳素去刺激泌乳。而泌乳素会抑制排卵,也会对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影响月经的形成。
因此,母乳喂养妈妈,月经通常会恢复的更晚。
有研究统计:
注意:月经恢复的晚,不等于不会排卵,就算没有来月经,也要做好避孕。
所以产后月经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没有什么可比性,更说不上来得越早,身体更好。
但如果母乳喂养的妈妈断奶后3个月还没来月经,建议尽快就医。
来月经后母乳会没营养
很多宝妈都有这个烦恼,生完宝宝才四个月就来月经了,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奶水不多了,再加上身边朋友的经验:
「来了月经奶水质量就不好了,赶紧换奶粉吧...」
事实上,大姨妈和喂奶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可以照常喂奶,经期间也可以。
整个哺乳期间,能对宝宝喝的乳汁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脂肪,其次是蛋白和糖分,母乳中蛋白质合成受泌乳素的调节。
乳汁中的脂肪和糖受皮质醇和胰岛素调节,同时也受母体营养和水分摄入的影响。
这和来不来大姨妈都没有一毛钱关系。
不过在激素的影响下,奶量可能会减少,宝宝的接受度也可能会受影响。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经期结束就会恢复。
反而是妈妈来月经后的焦虑和担心情绪会影响乳汁分泌。
产后月经量变少是卵巢早衰
有的妈妈发现,产后除了刚开始月经量比较多,随后月经量明显变少了,用的姨妈巾明显比孕前少多了,来大姨妈的时间也变短了。
以前是五、六天,现在三天就结束了。据说这是因为卵巢功能早衰,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月经量变少并不是卵巢早衰。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卵巢早衰。
所以你看,卵巢早衰的关键表现是闭经,而闭经和月经量少,压根不是一回事。
那为什么产后月经量会变少呢?
刚刚咱们有提到,月经是子宫内膜的脱落物,月经量的多少和子宫内膜的厚度有关。
产后妈妈要哺乳、日夜照顾宝宝,容易劳累、精神紧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激素的分泌,造成产后月经量减少。
产后妈妈的月经量变少,但并没有少到只有矿泉水盖那么点,所以咱们就不用担心。
如果对数字没有概念的话,咱们也可以参考这个图:
参考上图,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周期只用2张日用的姨妈巾,就很有可能是月经量过少了。
如果完全浸湿的用量超过8张日用姨妈巾,就要考虑过多。
偶尔出现一、两次月经量过少或者过多,随后又恢复正常的,咱们不用担心,但如果多次出现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月经颜色暗、有血块,说明子宫恢复不好
网上还有不少教妈妈们通过产后第一次月经颜色来推测子宫的恢复情况。
这就更不靠谱了!
首先,月经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血液,还包括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等,它的颜色受出血量、速度及阴道停留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果出血量多、流的快,在阴道里停留时间短,那么颜色就会偏鲜红;
如果量少、流速慢,在阴道内停留时间长颜色就会偏暗,这和子宫恢复没有关系。
还有的说,产后月经血块多,就说明子宫里面有病变。
千万不要吓自己,有血块很正常,尤其是刚刚恢复月经时。
我们产后月经恢复时间长,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最长都有一年多时间不来,子宫内膜不脱落,又一直在缓慢增长,来月经后,自然会比较多。
而且,在月经期间,身体会释放抗凝血物质,这样经血才能顺利排出。
如果血量比较大,抗凝血物质没有足够的时间工作,就会出现血块。
另外,长时间久坐、子宫位置过度前屈或者后屈,导致经血流通受阻也会容易形成血块,比如我们经常坐着喂奶、陪宝宝玩,去厕所后会发现也容易有血块。
所以,不用紧张。
总之,产后大部分月经的变化,其实都不用担心,不用太焦虑。
姨妈来的时候该吃吃该喝喝,保持心情愉悦,多休息,照常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