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都吐槽过,经常无缘无故的被宝宝扇耳光、又抓又咬,甚至还有薅头发。
喜妈听到深有感触,想起过往,头皮仍旧隐隐作痛。
有人说,宝宝打你,你就打回去。
但其实,宝宝的这几种行为并不是攻击,而是他在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妈妈们正抱着宝宝在怀里逗着玩儿呢,画面温馨又和谐,突然,「PIA」的一巴掌就糊脸上。
抠眼睛、抠鼻孔、啪啪打脸,宝宝在「武学」方面竟然无师自通。
通常,在面对突然而来的「暴力袭击」,妈妈们常常又气又痛,条件反射般的大声喝止,粗暴拒绝。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宝宝在打妈妈,而是表达爱的抚摸。
由于宝宝这个时期的手眼协调能力不足,触摸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于小婴儿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完成一个触摸动作,不仅需要触觉、视觉的发育,更需要去借助手部、甚至身体肌肉群的协调。
而当精细动作、大动作都没有发育好的时候,小婴儿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
本想触摸妈妈、亲近妈妈,可实际行动的时候就变成了打、抠、抓、挠。
宝宝在怀里的时候,经常抓住妈妈的头发不松手。
即便是扎成马尾挽成发髻都没有用,宝宝的五指神抓,直接戳到发根,紧紧抓住不肯松手,有些甚至睡觉也要握着。
但是往往控制不好力度,经常扯得妈妈们怀疑人生。
千万别以打小手来惩罚宝宝。
因为这其实是宝宝小手自然的抓握反应,他在寻求安全感,或者是想跟妈妈一起玩。
抓握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反射动作,每次抱起宝宝,他会自然的抓握头发和衣服等。
不少妈妈都会发现自家小宝宝时不时的就给你来上那么一口,咬了后还抬头一脸满足的对你傻笑,让你又气又舍不得骂TA。
这可真不是宝宝故意伤害妈妈,而是宝宝感知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放进嘴里尝尝」。
处于口欲期的宝宝「下嘴」时轻时重,时啃咬时吸吮,是一种放空、享受的状态。
宝宝口欲期喜欢咬,我们可以提供卫生、安全、可入口的婴儿玩具。
不同口感的食物、尤其是爽脆口感的健康食物作为加餐,也能有效消退咬人的行为。
小孩子简直是睡觉两小时,战斗一整天的神奇物种,在你筋疲力尽的时候,他还精力充沛地在你身边爬来爬去,抢手机,爬肚子,蜷在你的臂弯里,尽力地离你近一些,再近一些。
泡奶要妈妈、擦屁股要妈妈、睡觉要妈妈,总之,随时随地的都要和妈妈黏在一起。
确实,这样很辛苦,但我们要尽量压住不耐烦的情绪,不要气恼,不要拒绝宝宝。
这都是他在告诉你,他爱你,依赖你,愿意一直陪着你。
说到这儿,相信很多老母亲都忍不住发问:
打脸、拽头发、抠鼻孔…这些来自宝宝的魔法攻击,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妈妈?!
咱们一起来看看两个实验,相信看完大家心里就有答案了。
心理学家Johnson和Morton曾对24个新生儿展开了一场视觉研究。
研究人员给小婴儿们展示了几张人脸大小的纸片,一张画着正常的人脸五官,一张打乱了五官,还有一张则完全空白。
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对人脸五官最感兴趣。
当然这还不是结束。并不是所有人的脸都能收获宝宝的喜爱,他们最爱的还是妈妈的脸。
迈阿密大学曾对24个三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一场人脸实验。实验人员给婴儿分别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妈妈在微笑,一张是陌生人。
结果显示小婴儿格外偏爱妈妈,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盯着妈妈的照片。
平时抱着娃,大人宝宝的视线都平行,宝宝瞅见:「嘿!这不是我爱的老母亲么!我要摸摸她!」
娃一伸手「抚摸」,可不就是一巴掌么。
这样老被打也不行,大家肯定想问该怎么制止呢。其实吧,办法可能都…没有用…
可能你刚制止,下一秒就又被娃开心地糊上一巴掌。
这是为什么?
大家先想一想,每次被宝宝打脸、抠眼睛的时候,咱们都是什么反应?
哈哈大笑亲一口娃?还是又气又笑地说一句「下次不许了」?
对于小婴儿来说,虽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却可以感知到大人声音和表情。
每一次「触碰」爸爸妈妈的脸之后,都能收获笑声和笑脸,这对于小婴儿来说,可太神奇了!
这就意味着自己的行为是能造成影响、获得回应的,那这些「魔法攻击」,自然是变本加厉停不下来呀!
所以,如果遭遇宝宝的「暴力袭击」时,建议大家先冷静,最好的方法是:
以不变应万变,不要做出过分夸张的表情,假装什么都没发生,适当时候可以拿个玩具去转移娃的注意力。
另外,分享一个小妙招,大家可以试着牵过宝贝的小手,把这些行为慢慢引导成拉手或击掌。
每一次击掌,我们都可以给出格外夸张的表情、声音,比起没有回应的行为,几次之后宝宝或许就对击掌更「上瘾」啦!
妈妈们也大可以放心,随着宝宝慢慢长大,逐渐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大动作发育也变更好的时候,「暴力行为」也就会慢慢消失啦。